出走的学霸孩子, 丢失的教育灵魂

当前所在页: 首页 > 教子有方 >


前几天,上海的微信朋友圈被一位初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消息刷屏了。 无数家长在朋友转发寻人启事。所幸,孩子在杭州被找到了。这2天随着孩子被找到,微信朋友圈关于这样的孩子教育的文章也此起彼伏。不少在指责孩子和家庭教育的不当。

 

有人问我,深度历炼青少年级户外训练营不是一向倡导孩子的素质教育, 怎么没见你们参与转发或者评论啊?

 

这件事儿上,上海市民显示出的爱心, 同情心, 特别是众多家长的同理心让人感动。但事情本身并不新鲜, 因为从我们那时起, 青春期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例就并不鲜见。只不过, 那时是家长委托亲戚朋友, 同学到处去找,或者电线杆上刷寻人启事,效率未必高。但孩子往往安全回家的多, 因为那时候的社会还没有这么的让人有不安全感。现在的微信朋友转发的效率却是今非昔比。要搁以前, 孩子一般走不出城市, 走出了城市, 真的很难自己找回来.......但那时一般是钱用完了, 人冷静了,自己就跑回来,呵呵。

 

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态度是否显得不够真诚,略显冷漠。如果单从个案上考量, 此事无需过于渲染。相比于现在朋友圈传播的相关的文章, 我更关心孩子出走的真实原因和真实心理状态。很多时候, 外围人从表象的逻辑推理, 未必能接近事情的真相。

 

我的孩子也有这样不做或者漏交作业的情况出现, 从小学到现在都还有。 也有的老师对此很不满意,在校园开放日或者家长见面会上,或者直接邮件,对我们家长严肃地提出过这方面的告诫, 说孩子的GPA的成绩会受此影响。但老师多数时候根本不提醒学生本人, 直接在平时的成绩上显示结果,因为作业是否及时和质量,直接影响学生的平时个人成绩的。老师不提醒学生的原因是, 做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,不应该老师提醒。GPA的成绩受影响,也是后果自担。

 

孩子的妈妈每碰到这样的事情就有些焦虑。我在孩子小的时候,还比较在意, 因为是习惯的养成期。大了以后,我已经不太在意了,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, 相比于作业,我更关心他的睡眠时间和健康。反正有学校的制度,让他自己承担后果。而且有时,也确实有足球训练和比赛时间占用太多的客观情况。

 

现在孩子的心理冲突,很多都是和学业的压力相关,这倒是个共识。


 

 前天晚上900以后(出走事发第二天晚上),我在小区和邻居在楼栋的前厅里聊天, 20分钟不到的时间里, 有389岁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才回家,我实在好奇, 就问孩子怎么这么晚才回家。 孩子和家长都说去补课了, 有奥数, 有语文。 有个男孩看有人关心,连忙用抱怨的口吻说,周一到周末, 要有3天要放学去补奥数。

 

补课从来不是我单纯反对的。因为学校班级是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,而学生的天赋潜力不一 。天赋高的,好学的孩子,吃不饱,希望在某一方面单点突进的; 有孩子某些课程弱一些,消化不了,希望提高跟上的, 这2者都可以课外补课,很自然,也应该。而且学习是个很耗费脑力的活动, 愿意学习和补课的孩子,至少说明他蛮自律的,也能刻苦。

 

但问题是,现在我们的补课却走火入魔了。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补课。

 

数学要补,英文要补,语文也要补;

初中生要补, 高中生要补, 小学生也要补, 甚至幼儿园也出现了幼升小的辅导班;

周末要补, 寒暑假要补, 甚至平时周一到周五的时间也要补。

富裕家庭孩子要补, 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要补, 低收入家庭省吃俭用,也要凑够给孩子的补课钱。我有个以前的邻居,家境殷实 有2个初中的孩子, 一年的补课费用竟然需要20万。 也有家境平常的朋友, 一年的补课费用也要5万。

老师要求补,家长逼迫补, 有不少孩子自己也会主动要求补课。

教育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, 不, 补课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。

 

教育政府部门这些年一直倡导素质教育, 针对这种情况也不断出台各种规定,限制各种课外补习班。但很多补习班只是换个名称, 或者任课老师不用自己补习自己的学生, 而是老师相互交换彼此班级的学生补课。还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。这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的情况。


 

 对于这种情况,我有4种很深的忧虑。

 

第一个忧虑: 品格和价值观培养的缺失

 

人说,你的时间花在哪里, 你人就在哪里。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期, 如果只有学习,刷题,补课这几样的东西填满他的生活, 孩子的品格培养, 他的心理建设,他的价值观养成, 他的课外阅读, 他的运动锻炼,沟通思考能力,等等,怎么去养成?而这些是一个人面对未知的未来,最重要的能力基础。 很多的东西的培养是有人生节奏的, 过了这个村儿,就没这个店了。过了这个阶段, 就很难在培养了。 就如好的习惯大多是童年就养成了。

成人世界里的纠结, 痛苦,挫折, 甚至灾难,很多并不是专业知识,学历不够造成,而是人的自我的认知思考能力不足,是价值观的偏颇造成。这样的缺失,多半是由于成长期这些品行培养方面的缺失有关。就如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战舰,却丢失了方向舵,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。

 

第二个忧虑:自我安排生活能力的丧失

 

虽然有些孩子,会主动提出要补课, 因为补课有效果的, 考试的成绩会提高, 会获得老师的赞赏, 同学的羡慕,自己会在学校收获更多的自信,也能考取更好的学校。 但更多的孩子,是被家长安排去补课, 一个星期补课4-5次的孩子并不少见。这样的孩子在整个成长期的生活,都是被家长安排的满满的, 自己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没有任何主动。这样的孩子长大了, 怎么会突然就有了自己的独立性,主动性呢?他已经10多年习惯了被别人安排的生活, 成年后容易丧失了自己主动安排积极生活的能力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一进大学, 会一下萎靡不堪, 因为他一下不习惯没有人安排的生活, 会陷入一种无主的状态。而大学却是向自己希望的人生迈进, 最重要的阶段,最需要刻苦学习的阶段, 特别是专业水准要求很高的行业。



对于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自主安排的能力, 会变成一种根本的缺失。也很难指望这样的孩子会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。特别是靠在学校靠成绩树立起的自信心, 一旦在失去考试成绩的支撑时,自信心是很容易崩塌的。

 

第三个忧虑是: 学习兴趣的丢失,和想象力的缺乏。

 

我们作为家长, 在自己的工作中也会有这样的体验, 如果持续加班一周, 会有疲惫感; 持续加班一个月就很容易有厌倦感, 很难有人能年复一年的持续加班,没有休息。 即使我们多数有生活的压力, 也很难让人有这样持续的加班,因为很容易心生倦怠感,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
而在成长期,我们很多的孩子就一直处于这样的“学习加班”的高压下,持续多年。 这样的常年补课加班,也很容易让孩子对于学习失去兴趣。对于失去的兴趣的事情, 任何外力逼迫的钻研, 都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就, 反而容易造成严重的对立心理。 这方面有无数失败的案例。

 

有人说, 也有不少学霸型的孩子还是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成才了呀。 我们得承认, 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, 天生就有很大的落差。有些后来取得成绩的孩子,其实就是放在哪里都能成就自我的人,不单是刻苦学习的原因。 这样的孩子很难超过10%。我们多数的人还是芸芸众生,天赋普通。

 

好的教育环境就在于让每个人尽量发掘出自己独特的能力和天分。而当上学和补课占据了孩子们的绝大多数时间的情况下, 孩子们哪里还有时间去体验更多学习以外的爱好?怎么有时间来体验内心,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天分?当补课,刷题和成绩占据了孩子成长期的几乎所有,多少的智力, 想象力, 创意和创新的宝库被荒废, 被掩埋!也让人容易丧失对生活的热情,兴趣和好奇心。也更容易造成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加重。

 

我倒不认为这次的离家出走是孩子的心理脆弱的表现。 真正的脆弱的孩子是, 虽然心理一直有这样的强烈想法和叛逆, 却从来不敢迈出这一步(当然,我不是支持孩子离家出走)。 在未成年, 又没有多少钱的情况下, 可不是心理脆弱的孩子,就敢说走就走的。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。

 

第四个忧虑是,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是理性的吗?

 

很多家长说, 我们这样做也是没办法,环境逼人, 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那么一点,得靠成绩和竞赛奖项去抢。说的确实没错。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,是个现实情况。但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实包括2方面, 一方面是优质的师资, 一方面是优质的生源。优质的师资我们无法造就, 但优质的生源却是我们教育模式在推波助澜地在减少,因为单一的成绩评价体系, 让多少孩子放弃自已的特色和天分, 打磨自己来适应这个单一的模型。又有多少的孩子在这个分数的坐标体系里,无法找到自己立足的自信, 自暴自弃,成为差生?

 

教育的道理,多数家长大致都懂, 但教育上,随波逐流的焦虑,却来自家长自身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。

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来自于自己过去20多年的成长经历。 名校的光环,进入社会良好的起步, 优质的校友圈子, 都对成功有很大影响。这些对家长默认的成功模式有根本的影响, 所以把孩子送进好大学成了家庭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。但是, 我们的孩子10-20年以后, 也一定会是这样的成功模式吗?!

 

那我要问, 20年前,你想象过现在科技进步的速度吗?10年前, 你预见了现在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吗?我想, 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。

那么10-20年的后的自我成就模式,还会像我们这一辈一样吗? 我觉得显然不会。 由于互联网的深刻介入,商业模式的变化, 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人工智能大规模进入商业应用, 很多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不再有效。整个商业和社会对人的个性,和品行特质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。

一个人的审美, 想象力,创意,灵性,好奇心会越来越有价值。

一个人的思考力,决断力, 号召力, 沟通能力,个人魅力会越来越有价值;

一个人的勇敢, 忠诚,正直,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行会越来越有价值;

一个人的良好积极的精神面貌, 健康健美的外形气质,有趣的兴趣爱好,出色的运动能力会越来越有价值........

 

而这些都不是补课和刷题可以给到孩子的特质。都是在课外的阅读, 自我的学习和思考,团队运动,自然的旅行中慢慢养成的。

而且, 我也相信, 未来,真正有理想的大学,会对考生的品行和个人特质会越来越感兴趣。

 

这就如我近10年前判断,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在中国一定强过一般的办公室白领。这一次,我依然坚信我这样的判断,只要社会是按正常轨迹向前发展。

 

所以,我不太关注这次孩子的出走的责任方或者孩子是否心理脆弱,我关心的是怎样让更多的孩子能顺着自己的天分和兴趣,成长得更健康, 更强健, 而不是更拧巴, 更焦虑。这也是我创办深度历炼青少年训练营的目的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THE END



欢迎非商业转发, 注明出处即可。